上月蘇繡定做交貨 |
站內產品搜索 |
|
民間刺繡介紹
青海民間刺繡
青海刺繡的歷史,可以追朔到遠古。隨著絲綢之路南路的開通,唐代隨著文成公主、金城公主先后進藏路過青海和弘化公主嫁給青海吐谷渾王,中原絲綢源源涌入,人們開始用刺繡裝飾自己,美化生活,傳遞友誼,寄托感情,使得這種民間藝術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,世代相傳,不斷發展。
青海刺繡應用十分廣泛,其品種豐富,花樣繁多,綜觀各種繡品,大體上可分為四種類型:一是實用類,主要有鞋、襪子、腰帶、辮筒、枕頭,這是刺繡的實體;二是觀賞類,主要有錢褡、衣領、衣袖、荷包、口袋片等;三是禮儀類,主要有錢包、筆包、褲帶、壽帳、挽聯、字畫等;四是宗教用品類,用刺繡塑造佛像和裝飾寺廟殿堂。這只是從大的方面區分,實際上許多東西既是實用品,又是禮儀觀賞品,很難嚴格區分。
民族特色
民族性是青海民間刺繡的顯著特點。青海刺繡在漫長的發展過程中,形成了各民族自己的獨特風硌。一個民族由于語言、宗教信仰、節慶禮儀、文化娛樂、生活習俗的內容和形式以及習慣愛好的一致性,在民間 藝術,特別是與人們息息相關的刺繡中必然反映出其特有的精神和意識。

藏族、蒙古族、土族,由于信仰藏傳佛教,他們的刺繡多反映吉祥八寶、獅象瑞云等宗教內容,而且相當一部分刺繡直接為宗教服務。
←蒙古族 藏族→
藏族刺繡吸收唐卡的構圖手法,又學習漢族刺繡的技藝,繡品講究觀賞價值,追求淺浮雕和富麗堂皇的藝術效果。藏族刺繡裝飾性極強,許多圖案巧妙地組合成互相纏繞、互相紐套的和諧布局,反映出團結友愛、互不分離的民族性格。
←土族刺繡圍肚
土族刺繡做工精細,針針見功底,線線出效果。繡品講究整體關系,以盤繡為主體,以密集的繡法為基調,以大面積繁繡為特色,件件繡品舒展大氣,光彩奪目,由于精工耗時,繡品經久耐用。土族刺繡應用十分廣泛,民間刺繡非常活躍,時至今日,土族婦女從頭到腳 用刺繡裝扮,看上去花枝招展。
回族→
回族、撒拉族刺繡則講究高雅、秀麗,針法精巧飄逸,繡品精美淡雅,并受伊斯蘭教的影響,很少用動物圖案,多以植物花卉為主。
青海漢族刺繡博采眾長,既受中原刺繡又借鑒少民族構圖色彩,還收宮庭刺繡的技藝,從構圖、題材、色彩,繡法諸方面刻意追求,全面發展,繡品樸實中見華麗。
←撒拉族
地域特色
地域環境對刺繡的形成和發展起著很大的作用。我國著名的刺繡有蘇繡、湘繡、蜀繡、廣繡、京繡、顧繡、苗繡等,都在特殊的地理環境中誕生,并形成獨特的繡種。
青海民間刺繡雖不能與其他地區的專業繡種完全相類比,但由于高原文化與中原文化的結合,形成異曲同工之美。青刺繡最大的特點是原始古樸、件件繡品似乎都體現著遠古的印記。
就本省而言,由于地域遼闊,在刺繡上就反映出了地區差異。草原牧民的刺繡以夸張的造型、莊重的色彩、潑辣的筆觸、強烈的對比、簡練的構圖、粗獷的線條,展現出豪放的草原氣質。青海東部從事農業的各民族,不但刺繡種類繁多,應用廣泛,而且講究構圖飽滿、形象生動、渾厚樸實、色彩純真、手法多樣,并以做工精細而著稱。
民間刺繡滲透了無數婦女的聰明智慧和美好的愿望,十指春風,充滿了熾熱的生命力和美好的情感。技藝高超的繡女,手中的針線猶如畫家手中的筆墨丹青,可以繡出璀璨精美的圖畫,并能表達繡女的個性,顯示出不同時代的文化風貌和藝術成就。
早期刺繡重在實用,直到紡織品出現之后,刺繡藝術才得到長足的發展,民間刺繡也就更加活躍起來。為了適應刺繡藝術發展的需要,各種刺繡針法應運而生,伴隨著繡女的孜孜不倦和執著追求,刺繡針法不斷完善豐富,形成了刺繡藝術品類萬千、百花爭艷的嶄新局面。
青海民間刺繡的繡法比較多,按當地叫法,有平繡、盤繡、鎖繡、網繡、拉繡、垛級、辮繡、堆繡、剪貼繡、窩針繡等。其中盤繡和堆繡是藏族、蒙古族、土族最拿手、最具特色、最常用的繡法,在其他漢族地區很少見到。由于民族的不同、地域的不同、繡品內容和對象的不同,繡法的使用也千差萬別,從而達到內容與形式、民族情與表現手法的統一。
藝術特色
青海刺繡受民族和宗教的影響,在構圖上采用多種手法,主要有:嚴密規整性,這種構圖大都有固定的模式和嚴格的程序,用理想求全的手法,組合成規整穩定的圖案,如佛像、傳統圖案、土族腰帶等。寫實飽滿性,用具像的表現手法將圖案紋樣填繡件,有的幾乎達到密不透風的程度。均衡對稱性,一般指絕對對稱性,多用于圖案本身上下左右的對稱。夸張性,對所反映的內容從外形、神態上進行夸大、強調、突出,追求神似,這是一種原始的構圖法。裝飾性,主要包括格律體構圖和平視體構圖兩種,用這兩種構圖原理產生出變化萬千的圖案紋樣,如腰帶、辮筒、煙袋、衣領袖等。青海刺繡中也多用紋樣組合形式,包括單獨紋樣中的自由紋樣、角隅紋樣、幾何紋樣、連續式紋樣中的二方連續、四方連續等紋樣的重復排列,成為無限循環的圖案。
此外,青海民間刺繡最大特點就是講究色彩艷麗。繡女們在用色上無拘無束,十分大膽,用彩線盡情地抒發自己火辣辣的情感。在設色上,多用原色,很少用過渡色,因而色相明快,彩度純厚,對比鮮明,色彩強烈。許多繡品在黑底色上直接用大紅大綠繡成,出現高反差、強對比的效果。青海刺繡用的是細韌、明亮又富彈性的繡線,繡品艷麗,而有光澤,在這方面明顯區別于云、貴、川的民族刺繡。青藏高原色彩斑斕的自然景觀,賦予了繡女們編織構圖時所流露出的自然美。
青海民間刺繡所反映的內容包羅萬象,百花齊放。從圖案紋樣上看,有八寶圖案、吉祥如意、光圈云氣,也有人物、動物、植物、幾何圖案。一些傳統題材如丹鳳朝陽、孔雀戲牡丹、白鶴戲太陽、鹿羔聽鐘聲、貓臥竹底、兔吃白菜、老鼠拉葡萄、云雀探梅大量應用。還有一些繡品在造型和題材中保留著原始美術中龍、虎、鳳等圖騰印記。比較富有代表性的土族腰帶,由于面積大,所反映的內容也就非常豐富,有太極圖、云紋、蓮花紋、石榴紋、牡丹、佛手、壽字、神仙魁、蝴蝶紋,而占主題的則是以太極圖為核心的蓮花紋樣等。一個民族的圖案風格,能反映出這個民族的歷史。圖案紋樣的發生、發展和演變,都有跡可循,有源可溯,是與各民族的生產、經濟密切聯系的。試想那些身居深山老林、廣袤草原,與外界很少接觸的繡女們,能如此完整地保存和應用著古老圖案,這很值得我們深思,同時,也對一步探討青海歷史,提供了一定的依據。由于青海民間刺繡遠離現代文明,它對傳統的繼承是代代相傳的直接傳承方式,伴隨著中華民族的繁衍生息而發展演變,對探討現代藝術觀念與傳統藝術觀念中相同與相異的繼承關系,有著很大的啟迪作用。
|
本文部分圖片文字來源:互聯網 整理:2007本站 用途:資料介紹 聲明:如有轉載借鑒請注明本站版權 |
|
|